這兩三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百花齊放,但限于充電設備、效率以及能耗等問題,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比較折中的混動路線逐漸占據了上風,各大合資、自主品牌都在推“能打”的混動系統。
東風日產也不例外,在今年3月份,搭載e-POWE動力的超混電驅軒逸正式上市;在4月18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東風日產旗下經典車型奇駿也迎來了第二代e-POWER版本,新車在車展首露真容并開啟預售。
從時間上,咱們能看出東風日產推超混電驅車型的節奏很快,根據官方計劃,預計到2026年前,中國市場將有4款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能看出是東風日產對e-POWER充滿底氣,畢竟它融合了日產76年純電技術+近90年燃油技術沉淀。
·那么,e-POWER是什么?
第一代e-POWER技術誕生于2016年,2020年迭代更新到第二代,擁有更高效率的動力傳輸和響應,因其電機扭矩提升了10%,峰值扭矩可達500N·m,動力單元中的逆變器體積縮小了40%,重量也減輕了33%。
工作原理,簡單點兒說,e-POWER就是通過發動機給動力電池組充電,而后再將轉換的電能傳遞給電機,從而實現驅動車輛。這個路數與增程式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需要充電,發動機也不會直接參與驅動車輛,只要專心發電即可。
·面對其它對手,e-POWER憑什么脫穎而出?
對e-POWER感興趣的朋友,會認為這是一種更高階的電能混動,因為它跳過機械混動,用高效率發動機+高效率電機+支持高充電倍率電池的組合直接進入電能混動 100%電機驅動,而這也是它能脫穎而出的源頭所在。
純電車型的優勢,它有。得益于100%電機驅動,車輛動力強勁,起步加速響應更快,峰值扭矩優于同級競品,能達到300N·m以上。以超混電驅奇駿為例,其前電機功率/扭矩150kW/330N·m、后電機功率/扭矩100kW/195N·m,均為同級最大。發動機參與發電后,能量來源于燃油,車輛無需充電,既沒有充電焦慮,也沒有續航里程焦慮。
混動車型的優勢,它也有。因電機和發動機都可以驅動車輛,混動車型的長續航是第一大優勢,但插電混動顧名思義要充電,電混雙擎動力強的同時,因換擋產生的頓挫感無可避免。e-POWER為100%串聯結構,發動機只發電,不參與驅動,可實現全速域、全工況、全場景純電驅行駛,全程都是平順、舒適的駕乘體驗。
正因為發動機始終只發電不參與驅動,可以說在絕大多數時間內都可以運行在高效率區間,因此車輛動力性能穩定,動力輸出更快,避開了機械傳動會導致的動力延遲。
前面我們說這套操作與增程式混動很像,二者的區別,體現在增程式混動車型設計有充電裝置,同時電池包容量更大,相應的也存在電池老化快、續航衰減、虧電情況下性能下降的缺點;e-POWER車型沒有充電裝置,電池包容量較小(e-POWER軒逸電池包容量僅為1.5kWh),因而壽命更長,性能穩定,使用成本也會更低。
·在變局中開新局,電驅化轉變的思路得變一變
東風日產為何在這個時候開始推e-POWER?歸根結底,是洞察需與求,是要在變局中開新局。
向消費者看,在政策和需求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在提高,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性能、基建配套設施、日常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問題需求度的拔高。
向汽車大市場看,電驅化轉變的方式很多,從前不少車企是單一的純電、插電、油電或增程路線,也面臨著向 “混搭”路線的挑戰。
東風日產選擇在電驅化轉變藍圖中,采取純電、e-POWER、插電混動三大技術路徑并行作戰。
其中,純電路徑由日產首款全球旗艦純電ARIYA艾睿雅率先入市探索。日產在純電領域基礎雄厚,云圖專業純電平臺、全鏈路自研的核心電機/電控/電池技術等,已為其創下210億公里電池0重大安全事故的里程碑。東風日產在上海車展上還亮相了一款專為滿足中國消費者移動出行需求而設計的日產純電動SUV概念車型——Arizon,未來的純電車型布局將更寬廣。
插電混動路徑則是啟辰DD-i超混動技術的天下,憑借勁”、“省”、“長”、“智”四大核心技術優勢,打造出強動力、低油耗、長續航、超悅駕的用車體驗。基于啟辰DD-i超混動平臺打造的啟辰大V DD-i超混動將于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
在變局中開新局,在危機中育新機。屆時的東風日產,既能全方位展現技術日產在電驅化領域的實力,又將成為消費者出行多元化需求的最優解。
標簽:奇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