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會搭平臺,青年精英展風采
——2021汽車空氣動力學分會青年精英學術沙龍(武漢站)成功舉辦
2021年5月27日,以“汽車風噪控制技術”為主題的2021汽車空氣動力學分會青年精英學術沙龍(武漢站)在武漢理工大學成功舉行。本次沙龍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空氣動力學分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汽研風洞中心、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現代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承辦。
會議現場
青年沙龍旨在激勵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青年人才開拓創新精神,培養和挖掘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青年精英,搭建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青年人才專屬的學術交流、展示與學習的平臺。
本屆沙龍由中國汽研風洞中心徐磊副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汪怡平教授,東風汽車技術中心首席總工程師劉浩博士聯合擔任主席。特邀了長城汽車NVH性能部總工程師黃祚華先生,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張英朝教授,中國汽研首席專家朱習加博士,重慶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賴晨光教授,吉利汽車研究院整車工程中心總工程師魏偉博士,中國汽研風洞中心氣動試驗室主任王慶洋博士等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列席指導。
沙龍列席專家
沙龍共吸引北汽、東風汽車、廣汽、江鈴、陜汽、上汽、吉利、中國汽研、長城、吉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38家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120余名青年精英參加。
本屆沙龍由中國汽研風洞中心徐磊副主任和武漢理工大學汪怡平教授聯合主持。
徐磊先生(左)和 汪怡平教授(右)主持沙龍
中國汽研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周建文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顏伏伍院長出席沙龍并先后致辭。
周建文主任在致辭中感謝了各級領導和行業朋友對分會工作的支持,并表示分會將持續服務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服務行業技術需求,也希望行業各單位一如既往支持和推動分會發展,共同收獲合作共贏的成果!
顏伏伍院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學術會議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空氣動力學分會精心打造的專屬于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青年技術工作者和高校學者的品牌公益性學術系列活動,衷心地感謝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以及承辦方,也希望借助沙龍的平臺培養和挖掘更多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的青年精英,更進一步的促進風噪理論和研發技術的提升。
周建文主任(左)顏伏伍院長(右)為沙龍致辭
沙龍第一個環節進行了首屆中國汽研空氣動力學標準模型創新仿真大賽頒獎儀式。仿真大賽旨在普及汽車空氣動力學仿真知識,推廣應用國內首個感知型汽車空氣動力學標準模型——CAERI Aero Model,進一步提高在校大學生汽車空氣動力學仿真技術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我國汽車空氣動力學仿真技術發展培養后備力量。
本屆大賽共吸引國內16支高校戰隊報名參賽。通過組織中國汽研風洞聯盟的專家進行評審,最終評選出6支優秀戰隊進行了現場表彰。中國汽研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周建文主任和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顏伏伍院長聯合為獲獎戰隊頒發證書。
首屆創新仿真大賽頒獎儀式
隨后,中國汽研風洞中心開發室風噪組組長段孟華、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整車NVH主管工程師李星、長安汽車研發總院車身與風噪室工程師董國旭、武漢理工大學碩士殷想四位青年精英分別進行精彩報告,報告內容緊密圍繞“汽車風噪控制技術”這個主題,報告過程充分體現了汽車風噪領域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完美展現了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青年精英的專業風采。
報告結束后,列席專家們進行了專業而到位的技術點評,與會青年代表積極進行提問交流互動,沙龍現場呈現科學自由的學術氛圍。
四位青年精英進行報告
下午,長城汽車NVH性能部總工程師黃祚華進行“汽車低風噪設計方法及風噪控制體系”專題講座,得到了充分關注和熱烈討論。
黃祚華先生進行主題講座
沙龍最后,由中國汽研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周建文主任進行總結發言,他說:青年精英是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未來發展的最大希望和最強力量,分會將持續地高要求地舉辦精英沙龍活動,此外配合學會通過青年托舉人才的推薦、微課堂中青年專家的招募等多種活動為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的青年人才建立多類型、多方面的展示和宣傳自我的平臺。通過多渠道的培養方式和多層次的表彰體系將汽車空氣動力學領域的青年人才成功推向行業,讓青年人才的個人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會議結束后,與會人員先后一同參觀了武漢理工大學的NVH試驗室、模型風洞,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展廳、整車半消聲室(4×4轉鼓)、混響室、整車半消聲室、異響試驗室、模態試驗平臺等試驗室,并配以講解員,讓大家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參觀武漢理工大學和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試驗室
本次沙龍主題明確,觀點鮮明,內容豐富,組織有序,以導師講座、青年報告、專家點評和沙龍研討等多方式融合而展開,為汽車風噪領域青年學者建立了良好的學習交流與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列席領導和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與會青年通過深入交流與觀點碰撞產生了豐碩的研討成果,為促進自主品牌汽車風噪性能開發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